年前的一场大雪,不仅增添了冬日的趣味和年味,也让供电线路巡视员们的心弦紧绷起来。大雪加上低温天气,对线路运行安全构成了严峻考验。春节前夕至正月初七,国网抚顺供电公司输电工区的工作人员不畏严寒,坚守在岗位上,全力守护输电线路,保障全市人民在春节期间用正常用电。
按照特巡工作安排,2月5日,抚顺供电公司输电工区运检一班班长杨冬杰、带电班副班长郑归、主检修工徐洋聚合在国网新源辽宁清原抽水蓄能电站附近的一处山脚下。此次特巡的500千伏双抚1号、2号线1-4号杆塔均位于山顶,山坡积雪深度超过20厘米。按照约定时间,三人与本报记者在山坡下会合。他们每人都带着登山杖,背包里装满了各类“装备”。“线路基本都在大山里,我们常常一转就是一天,面包就是午餐了。”杨冬杰说道。
皑皑白雪铺满了整个背阳山坡,这是抵达3号杆塔的必经之路。“你们的鞋腰有点低,不适合在雪中行走。我们在前面开路,你们跟着。”杨冬杰对记者说。由于积雪的缘故,爬山变得更加艰难。记者踏着杨冬杰三人留下的脚印,紧紧地跟在后面。“极端天气对于输电线路而言,是极为严峻的考验。雨雪冰冻天气时,导线、地线及杆塔本体上会迅速覆冰,严重时可能造成倒塔或者断线事故;大雨、暴雨天气,雨水会冲刷杆塔基础,导致水土流失,进而引发倒塔……每到极端天气,就是我们最紧张的时候。”徐洋边走边向记者介绍供电线路巡视时会遭遇的“天敌”。
到了半山腰,杨冬杰三人停下脚步,打开箱包准备放飞无人机。杨冬杰说:“无人机是我们巡查线路最得力的工具,它能够对线路进行精细化巡检和接点测温,让巡查工作更高效。”无人机在天空中盘旋,凭借其灵活的机动性,检查杆塔部件是否存在缺陷、覆冰情况,利用红外测温功能,精准查看耐张杆塔耐张线夹压接管的温度是否异常。
巡查后,杨冬杰继续爬山,“有些工作无人机无法完成,还得依靠人工。”经过300多米的路程,一行人抵达3号杆塔。“徐洋,你拿望远镜看看导、地线有没有异常,郑归记录巡查情况。”杨冬杰安排完工作,自己徒手用力敲了敲杆塔的四个脚,每一处都发出了“嗡嗡”的金属共鸣声。“这声音说明杆塔骨架很‘健康’,如果伴有‘哗啦’的杂音,就说明有螺栓松动了,得逐一排查。”杨冬杰向记者解释道。
对于杆塔,三人检查得十分仔细,查看线路通道保护区内是否存在漂浮物、超高树木等安全隐患,杆塔基础是否因低温而出现冻胀情况,还对导线间隔棒、杆塔绝缘子等部位是否存在缺陷进行了全面排查。三人发挥各自优势,相互协作,对输电线路本体、导地线、基础及通道等进行了全方位、无死角的检查。他们深知,自己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检查,都关系着线路安全,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电力供应。
寒风如刀割般吹在他们脸上,但他们的眼神始终坚定,专注于线路的每一个细节。遇到陡峭的山坡,他们手脚并用,艰难攀爬;遇到结冰的路面,他们小心翼翼,稳步前行。他们的身影在山林间、在杆塔下穿梭,成为冰天雪地中一道独特而又温暖的风景。
夕阳西下,巡查工作暂时告一段落。杨冬杰等人带着巡视记录和完成任务的欣慰回到工区,开始分析整理数据,与同事们一起交流讨论,为下一次的巡查工作制定计划、做好准备。守护供电线路安全,保证春节期间不断电,是他们心中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