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宁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和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局对您的提案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论证。您提出的“提高农业发展质量”“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发展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等建议符合我市农业农村实际,很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我局将积极采纳您的建议,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切实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推动农民创业、就业,转移剩余劳动力;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等方面开展工作,促进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一、基本情况
我局坚持把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千方百计拓宽增收渠道,想方设法挖掘增收潜力,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畜禽养殖等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2021年,全市新增中药材1万亩、食用菌1000万段、山野菜1万亩,产业规模位居全省前列;清原县英额门镇成功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新宾大米”“新宾蜂蜜”新获评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清原龙胆”“新宾辽细辛”占全国市场份额继续保持领先水平;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肉、蛋、奶产量分别为10.93万吨、3.7万吨、0.3万吨;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477元、增速9.9%,创近十年来新高。
虽然我市农村居民收入实现逐年增长,但农村居民持续增收的基础还较为脆弱,增长潜力需要进一步挖掘。
二、工作措施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切实提高农业发展质量
1.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开展科技共建活动,加强新品种引进和推广,积极调整结构、优化品种,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持续推进农村优势、优质、特色产业发展。鼓励和引导农村居民依托当地优势,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中药材、山野菜等特色产业,发展设施农业、优质米业、现代生态养殖业,发展农畜产品加工、社会化服务、乡村旅游等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3.加快数字农业建设,提升设施装备水平。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帮助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电商对接,实现优质特色农产品产销顺畅衔接;开展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产区贮藏保鲜能力,厚植农民收入增长潜力。
(二)推动农民创业、就业,转移剩余劳动力
针对农民的实际需求,抓好实用技术和劳动力技能等方面的培训,重点是抓好优良品种、先进种植技术、科学饲养技术等方面的高素质农民培训,提供经营管理、农村电商等方面的专业指导,使他们成为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要求的高素质农民,增强他们的创业、就业能力,鼓励他们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要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项目建设的就业带动作用,鼓励吸纳农民就近就业,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
(三)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
1.积极培育家庭农场。指导县区做好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信息录入,补充完善家庭农场信息;做好各级示范家庭农场评选,发挥示范农场的带动作用;实施家庭农场示范县创建工作,为家庭农场提供更加专业的指导、扶持和服务。
2.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工作。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排查,清理“空壳社”“休眠社”;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省、市、县三级联创,评选各级示范合作社;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队伍,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高质量的指导、扶持和服务。
3.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农业生产服务公司等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即土地托管服务)。组织县区农业农村部门做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登记备案工作,实施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为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耕、种、防、收各生产环节的土地托管服务。一方面,使服务组织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服务效率;另一方面,使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使现代农业发展惠及更多小农户,从而降低生产的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衷心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农业农村工作!
抚顺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4月22日